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google-analytics-for-wordpress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user/ht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2021年文旅产业5个新趋势 | AR文旅元宇宙|AR+文旅|文旅消费新场景|Online

2021年文旅产业5个新趋势

2021年文旅产业5个新趋势

       随着文旅复苏势头不断向好,游客出游消费和旅游习惯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也映射出了文旅发展的新动向特征。下面让我们一起关注并了解旅游市场究竟发生了哪些新动向、新需求和新的竞争方法!

    旅游盲盒成为市场营销活动“引爆点”

    2019年被视为“盲盒经济”的元年。2020年,泡泡玛特总市值超1100亿港元,用实力证明了小众爱好逆袭成为新经济趋势。《2020盲盒经济洞察报告》中预测2024年盲盒行业市场规模将翻2倍,达300亿元。巨大的市场诱惑力,让盲盒经济不断出圈,其商业模式不断被各行各业复制、借鉴,美妆盲盒、生鲜盲盒、文创盲盒、机票盲盒等,层出不穷。

    盲盒经济是文创主流销售方式。2020年,旅游圈共推出了5款文创盲盒,均来自国内博物馆。特别是文创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故宫,推出的祥瑞猫盲盒、宫廷盲盒,在去年“双11”大战中成功取代了C位的口红,成为故宫淘宝力推产品。

    除了文创盲盒以外,“旅游+盲盒”也被广泛应用,如途家推出了“盲盒民宿”,中联航推出了“盲盒飞行家”,同程推出了“盲盒旅行家”等。与文创盲盒注重IP所不同的是,“旅游+盲盒”更多是借用了盲盒的概念,而延伸出来的营销活动。

    为何盲盒如此受‘后浪’欢迎?打动‘后浪’的,更多是情感而非物质。大部分品牌人认为,盲盒的重心在于IP,盲盒只是销售模式创新,核心仍是盒子里的内容。但在旅游活动中,盲盒营销的关键在于体验,其核心价值在于创造和引导新增需求。不走寻常路一直都是潮流的关键,2021年盲盒经济作为文旅行业商业模式和营销渠道的新探索,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藏在“青铜面具”冰激凌里的文创“突破点”

    三星堆文创馆推出了300多种文创产品。其中,一款新上市的文创产品“青铜面具”冰激凌“火热”出圈,一上午销售1200多支。此外,宫石狮子雪糕、玉渊潭的樱花雪糕、圆明园的荷花雪糕、上海的豫园雪糕、郑州二七塔雪糕、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大正殿雪糕、济南趵突泉雪糕……文创雪糕在这个“五一”让游客“清凉”出游,让旅途增添许多趣味,成了游客参观打卡的拍照“利器”。

    如何全方位为游客打造游览“沉浸感”和“归属感”,并在文创思路中先人一步,击中文旅“新爆点”,最终收获市场认同?“五一”期间,“雪糕配地标、古迹”是“复活”名胜古迹的一次成功尝试,其中的文创思路值得思考。各地景区文创馆推出的文创产品已经不再局限于照片、扇子、吊坠、挂饰等传统小物件,而是结合自身资源与优势,寻找文创“突破点”,由游览的视觉体验延伸至味觉、听觉和触觉等多重感官体验。

    实际上,此次“文创雪糕比拼”确实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即一些文化和旅游部门正在用精品和传承的意识,致力于自有文化资源的创新创意转换,通过打造“文化超级符号”来不断增加消费者个人在文化旅游中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红色旅游”热跳动新时代文旅“脉搏”

    今年恰逢建党百年,多地将2021年确定为“红色旅游年”,红色旅游迎来了多重红利加持,新华睿思数据显示,在今年“五一”网民出行选择中,“红色旅游”热度值高达93.14。携程社区数据显示,红色旅游在五一期间环比4月同期提升约7倍。对比2019年同期,携程红色旅游景区订单量实现约375%的增长,圆明园、中山陵风景区、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广场、狼牙山成为热门红色旅游景区。

    同时,“红色游”游客呈现年轻化趋势。飞猪发布的出行报告显示,这个“五一”假期,“95后”“00后”成红色旅游主力,占比近50%,其中“00后”的红色旅游预订量同比涨幅超过630%。

    在旅游市场供给端上,“红色旅游”新线路、新玩法不断涌现,与生态游、人文游、民俗游、研学游等深度融合,形成旅游新业态。西柏坡、韶山、延安、井冈山、嘉兴、上海……这些地方成为备受关注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迎来大批旅游者,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江西于都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等红色旅游热潮涌动,建党百年契机的推动,红色题材影视剧持续加深文化认同,红色旅游热度升温,“95后”“00后”作为国内旅游市场消费端迅速崛起并持续壮大的一支队伍。通过旅游,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文化,不断要求旅游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红色体验项目,红色旅游市场正在释放无限活力。

    “去乡村、田野”成为文旅新时尚

    因着乡村振兴的强劲势头,各地文旅产业提档提速,乡村民俗旅游迅速成长。同时,游客越来越倾向于低密度、慢节奏、短周期、近距离的出游方式,打卡网红乡村,感受乡村振兴新变化,已经成为一种文旅新时尚。在山东,沂南县竹泉村景区假期五天共接待游客近15万人,其中单日最高游客量3.2万人,游客在这里游玩戏水,放松身心;威海纳入监测的16家乡村旅游监测点接待游客21.8万人次,收入798.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46.6%和244.2%。    如何从焦虑的心理困境中脱身?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到山水田野间感受清静和悠闲,体验乡村慢生活。登山、赏花、采摘、烧烤、垂钓……乡村和土地再也不意味着“贫苦”,而是正逐步脱胎换骨为“诗与远方”,土地里生长出了新时代的绿水青山经济。

    田园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期待的旅游地点,乡村旅游已经成长为文旅消费市场上的增长新动能,新动能里有新机遇,如何在当前的乡村旅游产品研发中深化和精细化,增加游客的参与度,提升体验感成为了在日后“乡村旅游”市场竞争中再胜一筹的关键点。

    “文旅+”打通新时代文旅发展生态圈

    近几年,文旅生态圈在转型发展中不断寻求融合创新和突破,“文旅+”教育、“文旅+”艺术、“文旅+”科技、“文旅+”健康……各地结合自身特色与优势,以“文旅+”的方式推动跨产业融合发展,坚持走“发展全域旅游”的大旅游路子。

    今年“五一”火热升温的红色旅游为例,山东省发布的100条“红色+”旅游线路,串联起山东丰富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乡村田园、都市风情等资源,通过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得到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传播维度得到进一步拓展,红色旅游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效益提升明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青岛崂山坚持“崂山全域皆景区”,依托崂山风景区的核心吸引力,建设打造了海上仙山风景区、崂山国际旅游城、都市田园休闲区、康养婚旅度假区与活力海湾休闲区等多个功能区,五一首日,崂山风景区接待游客3.97万人次、营业收入260.3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1%、286.26%。

    旅游正在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由高速增长向优质发展转变,“文旅+”将旅游业与城市建设、产业提升、乡村振兴等发展主题进行深度融合,为旅游产品嫁接提供了更多可能,在适应旅游需求端“口味”变动的同时,也在激发出更多文旅消费需求。随着“文旅+”的不断深入,在景区资源与周边区域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创造出内容丰富、特色明显的文旅模式和产品,以更优质的文旅服务吸引到更多游客喜欢在此驻留、愿意在此消费,显然也已成为当前。

本文系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18 10 月, 2021 10:10 上午
下一篇 29 10 月, 2021 3:50 上午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