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google-analytics-for-wordpress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user/ht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乡村和景区书店:打造梦想该有的样子(组图) | AR文旅元宇宙|AR+文旅|文旅消费新场景|Online

乡村和景区书店:打造梦想该有的样子(组图)

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开业现场 朱 锐 摄武汉市时见鹿书店东湖店 时见鹿书店供图南昌市高新区艾溪湖美·书馆 美·书馆供图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钢筋混凝土混杂着红砖青石寂寞地在乡村生长…

https://www.zhihuilvyou.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20210416115023885.jpg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开业现场 朱 锐 摄https://www.zhihuilvyou.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20210416115023121.jpg武汉市时见鹿书店东湖店 时见鹿书店供图https://www.zhihuilvyou.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20210416115023288.jpg南昌市高新区艾溪湖美·书馆 美·书馆供图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钢筋混凝土混杂着红砖青石寂寞地在乡村生长,开在这里的书店成了教化人心、滋润心灵的寄托。

   在喧嚣的景区,一个个人文与自然美妙相处的书店,也成了游子们的“天涯萦归处”。

   走进这些悄然新生的书店,温暖的人性光芒和通往未来的文明浸润,让人们暂且歇脚,构筑起精神家园

   河南省大南坡方所  属于未来的新乡村生活模式

   去年10月30日,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在河南省修武县大南坡村盛大开幕,这是知名书店品牌“方所”在中国乡村土地上的首次亮相。

   大南坡村在上世纪70年代,是远近闻名的煤矿村、富裕村。上世纪90年代后焦作市煤矿经济下滑,在“黑转绿”促进乡村新面貌后,大南坡经济命脉被掐断,一度没落为省级深度贫困村。

   2016年,修武县委、县政府开始探索“县域美学”、乡村振兴的路径。亚洲唯一获得伦敦书展“全球最佳书店”奖项的方所,自2011年来已在广州、成都、青岛、西安等一二线城市建立了美丽的书店,同时也十分看好乡村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双方从大南坡项目的酝酿到实施只花了3个月时间。

   “我们选择大南坡作为发轫之作,期许深耕浓厚深沉的中原文化,创造中国乡村生活美学空间,将富有生命力的新乡村生活模式带给大南坡。”方所、例外品牌创始人毛继鸿说。

   大南坡村是美的。全村有4个自然村,有着完整的乡村空间结构、自然美感和生活记忆,也有河南地方史志文献、乡土文化的内涵元素。

   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给予乡村足够的尊重。方所的很多员工与当地的村民协同工作,在村民家吃饭、与村民一起归置书店,接触土地,还原当地人文特征。书店坐落在大南坡原大队部范围内,依地形形成下沉窑院、主院和高台院三个具有当地建筑特点的院落,经过改造的碧山工销社零售空间、社区营造空间和戏曲表演空间等,与方所一起形成新型乡村公共文化场域。书店售卖部选书以河南地方史志文献、乡土文化、科普、文艺、建筑、生活美学,以及儿童读物等为主;借阅部选书更贴近当地需求,为本地村民尤其是小学师生提供图书、有声读物的阅览和外借,为村民和观光客提供休憩、聊天的空间,提供咖啡、茶饮和轻餐服务。

   方所的目光在未来。“南坡秋兴2020”系列活动中,全国120余位知名艺术家、作家走进大南坡,这里变成融传统文化和当代思潮的文化艺术实验场所;方所希望让儿童、青年、老年人慢慢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相信,乡村的重生,不仅是建筑的更新,更是人的更新、生活的更新。”毛继鸿说。

   江西、武汉景区书店  自然与人文的完美邂逅和双向滋养

   从2018年3月开始,江西南昌高新区便明确“产业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工作目标,旨在让住在高新区的居民漫步湿地公园,走进城市书房……还举办“瑶湖讲堂”“书山共建”“国庆黄金阅读周”等200余场文化活动,累计受惠群众数十万人次。

   位于高新区瑶湖郊野森林公园的瑶湖书房,是南昌首个坐落于公园景区的公共服务阅读空间。“瑶湖书房开放以来就被大家誉为‘最美湖光图书馆’,因为它富有设计感的建筑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让阅读同时成为一种‘阅美’的享受。”正在瑶湖书房看书的江西师范大学学生说。因为天人合一的美妙,瑶湖书房开馆半年来依旧热度不减,共接待读者近12万人次。

   南昌市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还将打造2000平方米的高新区图书馆、晓美·书馆等文化项目,定位为文化启蒙儿童书馆的晓美·书馆也将在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内揭开美丽的面纱。

   井冈山红色书店,则实实在在与5A级旅游景区井冈山实现了双向滋养。该书店年平均客流量10万人次,年销售额约100万元。在转型发展理念的正确指导下,井冈山红色书店在政治、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书店主打红色文化,近2万种图书有一半以上为各类红色书籍,设置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创产品专区和咖啡饮品区、活动沙龙区,通过融入五角星灯、红军草帽吊灯、红军怀旧背包等众多井冈山元素营造红色文化氛围。除了定期组织红色文化研讨会和活动,还举办“中国第一届红色文化出版研讨会”、“世界读书日”送书活动、“江西出版人践行两学一做”等阅读活动,井冈山红色书店成为井冈山又一个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的教育课堂。

   在2018年9月28日开张的武汉时见鹿书店,被称为“武汉首家森林书店”,创造了年进店客流千万人次、3年累计会员粉丝超过百万人的佳绩,以它的方式为中部省份制造着新的城市风景。

   时见鹿东湖店坐落在马鞍山森林公园湖、东湖风景区边缘,创造了让读者“一边看山、一边看水”的盛景,开业后迅速蹿红,游客纷纷慕名而来,不仅有效解决了周边需求,也间接承担了学生自习室、职场人群的图书馆等功能。

   创新需要突破窠臼的勇气

   开在乡村、景区的书店,初心都是美好的,但这种创新需要突破窠臼、进入全新未知领域的勇气。

   “为景区增加人文素养,成为周边城市居民的‘诗和远方’,满足周边近50所高校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开店的初衷。”武汉时见鹿书店东湖店店长徐娥说。

   背靠优美自然环境的景区店同样也存在天然缺陷。比如淡旺季分明,工作日与节假日客流量差异巨大,对书店经营管理带来较大困扰。加上图书利润低、文创品变现难、电商渠道冲击、疫情后读者消费习惯变化等叠加影响,实体书店的生死迭代加速上演,景区书店当然也不例外。

   为此,时见鹿书店东湖店以弹性用工制应对淡旺季,用科技智能化减少人工成本,持续推动产品和活动“上线”,开拓民宿、轻食等生活业态增加收益,但日子仍显艰难,希望能得到更多企事业机构的合作机会和来自政府的扶助。

   位于乡村的方所大南坡店目前势头不错,开业来的日均营业额达到了2000元,单日最高创收2万元。和城市读者不同的是,来这里喝咖啡的人不多,人们来这儿是奔着买书和买书店代售的当地特产的。南坡村所在的西村乡党委书记王华介绍,当地政府的支持,也是乡村书店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无论如何,书店这一缕馨香,已经越过城市跨入中国更广袤的民生空间,通往未来的薪火已经点燃。

   专家视角

  转型升级、渠道下沉、文旅融合——

  书店的创新实践大有意义

  张润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体书店受到很大冲击,从2012年至2014年,书店惨烈的倒闭潮让出版人着实捏了把汗。但书店作为重要的文化消费场所的本质定位不会动摇。

   为鼓励实体书店创新发展,2016年11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后,全国大部分省市陆续出台了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方面鼓励书店转型升级。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又在拉动文旅消费、推动文旅消费升级中3次强调要加强书店建设,让书店成为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

   中国旅游出版社下属的中国旅游书店也比以往更受业界关注。很多景区也陆续找到我们,希望将中国旅游书店的分店开到景区,我们也尝试洽谈了一些项目。我们的目标之一,是希望书店在服务游客的同时,能够与出版无缝对接,实现有效售卖、数字化和按需出版。

   实体书店走进乡村、景区,不仅是这些地区文化提质的需要,也是文旅融合纵深推进和“全民阅读”打造复合式阅读空间的需要,是实体书店转型和渠道下沉的必然选择,但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一些乡村、景区书店陷入经营困境,大家积极尝试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努力提高变现能力,寻找转型的突破口。比如一些书店通过直播带货、公众号名家推荐好书等壮大、活跃读者群;通过预售、促销等模式,多元化拓展图书、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有的书店则从情怀入手,如云南新华书店的“云上乡愁书院”主打“乡愁”概念;陕西留坝书房采取“书店+民宿”模式,浙江桐庐的言几又乡村胶囊书店融合胶囊旅馆、创意书房等,进一步拓展了书店的多元化空间。

   书店走进乡村、景区,是书店经营者对实体书店的新型探索。但目前的书店体量相对较小、营销模式单一,自我造血能力有待加强。并且,与传统书店相比,坐落在乡村、景区里的书店其非营利性及公益属性更明显,参与乡村建设、提升景区文化品位等成为首要功能。

   这些书店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我们认为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要从产品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二是从书店向文化旅游空间转变;三是从单一模式向多业态、多元化经营模式转变;四是从售书向售体验与交互转变。这些特殊区域的书店,不仅要打造书店的人文品牌,还要体现当地人的精神品格和思想品质。

   总之,书店渠道下沉,是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也是行业释放的明确的前进信号,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乡村、景区、店主、读者群等多方力量参与,才能使这些书店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作者为中国旅游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中国旅游书店法人)

   书店寄语  点亮乡村文明聚合的一把“薪火”

  讲述人:毛继鸿(方所书店创始人)

   日本“长效设计”倡导者长冈贤明曾经说过:“城市里的东西是可以从零开始建造出来的,但是乡村的风貌却是我们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凭空做出的。因为那里有着时间的积淀,需要地形、气候和风土人情共同造就。” 

  是的,当我第一次来到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的大南坡村,就被这处中原小村庄深深吸引。它有着完整的乡村空间结构和记忆,老村建筑风格多样,取材于泥砖、石材、青砖、红砖、水泥,坐落于树林与麦田间,整个村庄具有完整的传统村落格局和自然美感。

   乡村是土地上生长起来的记忆,有土地的未来,有土地的过去,是文明聚合的薪火,生生不息。

   我们的刻板印象中,乡村被形容为“偏僻”“单调”……但方所想让它发生质的改变。在一个朴素而原生态的中原乡村喝一杯美式咖啡,逛“五条人士多店”,打卡高端艺术展览,同时听李带菓和老丹的先锋音乐和当代村民剧团的豫剧……这些都在成为现实。

   大家觉得乡村和城市文明似乎是矛盾的。但就像我们身处现代社会、面临AI等互联网新技术冲击,本身就在不断挑战自己的兼容性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乡村的兼容度会超出人们的想象。或许在下一个时代,乡村完全可以取代城市,成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引擎。

   而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场景,也是我自己生活的写照。

   让阅读回归生活

  讲述人:徐娥(武汉时见鹿书店东湖店店长)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写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这是时见鹿书店内涵的由来,我们在武汉的首家“森林治愈系”书店——东湖书店,完美地体现了这种内涵。

   东湖店坐落在马鞍山森林公园湖、东湖风景区的边缘,紧挨着华中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我初来这里不禁感叹:这真是自然和文脉的完美融合和蓄力之处。于是,我们打造了三栋依山傍水的半围合的中式庭院,为的是让人们“一边看山、一边看水”,在大自然中沉浸于人文。

   大家都知道,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在过去一年多的动荡时刻,微小的书卷蕴藏的惊人能量,让即使身处方舱医院病床之上的人也能在惶恐中找到沉静的力量。星布武汉的书店陪伴着市民读者走出精神孤岛、积极自救、向阳而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书店作为城市精神高地的分量和责任感。

   时见鹿是一家充满了跨界精神的书店,我觉得它不是卖书的,它是一位现代文化生活的服务商。我们的书店穿行于商区、景区和社区中,我们做的活动包括艺术展览、鹿见学院、时见鹿优品、文化会展,我们的书店空间集图书、文创、少儿、咖啡、禅茶、轻食、民宿、讲座、展览于一体,就是一个个复合式的美学生活空间。

   就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诗和远方只有贴近人们的生活才有生命力,我们希望最终能让阅读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培育出一片会呼吸的文化森林

  讲述人:张薇薇(美·书馆负责人)

   春日的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伴随着柚子花的芬芳,我们刚在湿地公园结束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会。像这样的文化活动,开放2年来,我们已经举办了超过200场,覆盖了文化、艺术、科普、生活、党建等方面,接待了超过45万的读者。

   我们书馆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全民共建的经营模式。承担阅览室运营的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团队,他们知道跨界经营,知道和年轻人交谈,大到书馆布局设计细到书籍采购,都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需求;他们也懂得发挥粉丝文化的影响力,让美·书馆拥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游客不仅能在景区的秀色美景和书香氤氲中放松身心,还能凭身份证免费借书,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让这里成了大自然中的“网红”文化打卡地。

   除了政府支持,全民阅读、文化活动普及带来的良好影响,我们的“文化志愿者行动”真正让我们有缘与图书文化的一代举步同行。“一日馆长制”邀请资深读者参与书馆的日常管理,一些身怀绝技的读者可以在这里分享自己的特色公益课,一共有几千名志愿者参与我们的公益实践,帮扶不方便人士行动,参与养护景区花草植被,捡起景区里的垃圾……

   我们希望以书馆为载体,能培育出一片会呼吸的文化森林,给景区和整座城市带去真正深入人心的文化精神。

本文系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16 4 月, 2021 2:55 上午
下一篇 19 4 月, 2021 2:01 下午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